馬大爺已年逾六旬,本是土生土長的農民。 他並非因為無家可歸或懶惰而走上拾荒之路,而是因多年前的家庭紛爭而選擇背井離鄉,懷著一顆受傷的心,他孤身前往松花江畔,在那兒找到了心靈的安寧 。
沒有固定的經濟來源,馬大爺過著勉強維持生計的日子。 儘管生活辛苦,至少能維持溫飽。 在拾荒的過程中,有一天,他偶然遇見了一隻受傷的流浪狗。
眾所周知,狗狗有著特殊的情感和靈性,這隻小狗在康復後似乎把馬大爺視為自己的主人。 這種特殊的紐帶,彷彿是一種宿命,讓馬大爺對這隻小狗展現出深厚的愛意,或許也因為這份情感,他找回了久違的快樂。
Advertising
隨後的四年裡,馬大爺相繼拯救了100多隻流浪狗。 這個數量已經遠遠超出他的負荷能力,為了確保這些狗的生存,每天只能在附近的餐廳蒐集剩飯剩菜來餵養它們。
馬大爺的善舉後來被媒體報道,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迴響。 當然,評價褒貶不一。 有些善心人士自發性地前來,為他建造了兩個簡陋的棚屋,並提供食物。 這些建築物為馬大爺和他的狗狗提供遮風擋雨的地方,對他們的生存構成了重要保障。 知曉馬大爺在從事善事的相關部門也開始為他辦理低保申請。
也許有許多人會好奇,既然自己的生計都難以維持,為何還要救助這麼多流浪狗? 馬大爺的回答是,他不願意接受更多捐助,希望靠自己的力量養活這些小狗,而不是成為社會的負擔。
實際上,如果問他是否後悔過,他會承認曾經有過後悔。 然而,他的後悔不是因為最初的拯救行為,而是因為在這個過程中,他遇到了一些冷酷無情的前主人。
Advertising
事實上,這一百多隻流浪狗中,有一部分並非他親自拯救,而是一些當地不想再照顧的寵物的主人將它們送到了這裡。 有些主人甚至開著豪車前來,丟下一些狗糧就匆匆離去。 馬大爺對此感到無奈,但他無法眼看這些狗狗被遺棄,漸漸地,這個”家庭”的支出也變得越來越大。
或許只有那些有著相似經驗的人才能真正理解,生活有多麼艱難。 儘管他自己的境況可能並不理想,馬大爺仍然保持著一顆善良的心。 這種精神堅韌非一般人所能理解的。 儘管知道僅靠自己的力量無法為這些狗狗提供太多保障,但他不願看到它們受到更多傷害,所以一直堅持下去。
儘管世界上依然有許多善良的人,但與流浪狗數量相比,實際情況比我們所想的更為複雜。 因此,為了避免在養寵物後產生後悔,在養狗之前最好先做好以下心理準備。
Advertising
(33)